
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的投資已經在逐步地退出競爭性生產領域,但是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看,我國政府在公共事業項目投資方面的壓力仍將有增無減。但這些無償投資全部要靠政府財政是不現實的。我國每年都要大量資金在修建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也有相當比例資金來自于私人投資。
建筑垃圾處理項目由于其建設和設備投資總額巨大,如果全部由政府財政來支撐,政府將不堪重負。通過 PPP 模式,吸引私營企業參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利于政府轉換職能,減輕財政負擔。政府從而可以從繁重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從過去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轉變成監管者的角色。PPP 模式可以提供多渠道的融資,在不同程度上利用私人資本,有效的彌補了政府財政投入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建筑垃圾行業將產生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較高的利潤回報率,這恰好滿足了私人資本追求利潤的動機。這些隱藏在私人部門的數量巨大的資金,它們完全有能力滿足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對資金的要求。
在原有公用事業部門包攬項目的建設、服務、經營的情況下,風險完全是由公用事業部門來承擔,而且缺乏對項目風險應有的重視。通過 PPP 模式可以由公用事業部門和私人部門一起來分擔風險。PPP 模式要求通過項目評估對項目的每一可能風險進行明確界定,這樣,公用部門和私人部門可以在多種形式的 PPP 模式中選擇最適合雙方合作的模式,使項目的風險在公用事業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風險分擔的原則就是將特定的風險交予最適合評估、控制和管理該風險的部門來承擔。可以交給私營企業承擔的風險包括成本超支、達到所要求的標準、不能按計劃時間完工、資金不足支付運營與資本成本等風險。與政府部門相比,私營企業對于如何管理這些商業運營和服務中提供中的元素更有經驗。合理的風險分擔不僅可以發揮私營企業的優勢,也可以使政府部門能夠有精力更加專注于執行那些基本的職能,如采購公共服務、制定服務的標準并確保標準的執行與保護公共利益等,從而更好地實現目標。
在 PPP 融資模式下,政府扮演的是投資經紀人的角色,它必須與私人企業合作,而這些參與公共事業項目的戰略投資者是在市場機制中經過優勝劣汰下來的優勝者,它們可以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經驗和管理模式以及雄厚的資本,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PPP 模式解決了單獨由市場或政府提供公共產品造成的失靈問題。
私人部門在處理微觀經濟事物上有天然的優勢,它們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引進低費用、好的的技術和設備。此外,私人部門更具有專業化的優勢,可以為多個地區提供相同的服務,利用規模經濟效應可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由于擺脫了政治干擾和官僚主義的管制,相對于公用事業部門運營,私人部門更加靈活、好的,從而降低建設、運營和維護成本,也降低了管理的成本。這樣,私人部門通過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了項目的收益率。
在現有體制下,環境生態工程是基礎設施工程,投資巨大,經濟效益也很難顯現出來,它更突顯的是社會效益。目前環境生態工程項目運營受到的監督和激勵不夠,缺乏降低成本、追求好的率的動力,服務責任感也不夠。但在 PPP 模式下,企業對利潤的追求驅使其采用更有效的管理,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有助于促使企業提好的率。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環境生態工程項目運營缺乏效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