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對建筑垃圾處理渠道的分析,我們觀察到由于武漢市未有專門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建筑垃圾通過各種管道被填埋或露天堆放。但即使建成一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倘若不能對建筑垃圾做進一步的處理,只任憑建筑垃圾日漸堆棄下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根據武漢市城管局環科院提供的數據,武漢市對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僅為0.4%。因此如何“消化”建筑垃圾,是武漢市建筑垃圾管理的關鍵。

武漢市政府尚未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場,一小部分建筑垃圾會被一些企業進行回收再利用,生產再生建材。但這樣的企業,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從企業經營上來講,企業的生產原料是建筑垃圾,按前文對建筑垃圾產量的分析,原材料資源本是非常豐富的。但由于沒有合理監管建筑垃圾的生產源和收集運輸流程,而過長的距離會增加運輸成本,建設施工單位和清運公司只會選擇成本最低的方式就近處理,進行再生利用的企業很難接收到這些建筑垃圾。而再生建材產品的優勢之一就是成本優勢,能不能高價收購原材料,因此再生建材生產企業能獲得的建筑垃圾量取決于他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輻射范圍。這樣一來,企業由于原材料緊缺造成停工也是常有之事。
從經濟效益上來講,目前發達國家對建筑垃圾的高利用率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規模效應。國內許多一二線發達城市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也初具規模,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應。雖然武漢在這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和設備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只要政府加以引導和扶持,經濟效益是不低的。而事實上,再生建材生產企業卻時時面臨著倒閉的危險。引進先進設備需要資金,成本勢必提高,政府沒有補貼政策,產品價格就會失去優勢。而落后的生產技術又會降低資源利用率,所以即使有價格優勢,價格差距必然不會太大。一旦市場波動,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失去競爭力,企業就會難以為繼。

從產品市場上來說,再生建材具有許多新生建材不具備的優勢,如價格低、環保性能好,輻射低,對人體危害小的辦法的辦法。但前提是原材料來源能得到保障,有資金引進成熟的處理技術,且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武漢市現有的建筑垃圾再利用處理企業多是低端處理,利用建筑垃圾生產砌磚,除了成本稍低,產品本身性能優勢不大。這也是導致再生建材的企業時時面臨停產甚至倒閉困境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武漢市目前在建筑垃圾處理方面尚未行政暢通的產業鏈條,產業上游的建筑和拆遷獲利不菲,清運公司有喜有愁,而處于末端的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卻連維持開工都成困難。市場化運作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產生的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消化,缺乏政策扶持和有效監管致使建筑垃圾整個產業鏈的管理陷入混亂和無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