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化進程較晚,且有發展速度快、新建建筑多等特點。在建筑垃圾處理上,我們可從世界其他國家的處理經驗中汲取一些經驗,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國家有以下幾點可借鑒之處:
一是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國家普遍重視立法.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較高,立法起步早且全而細致;同時強化執行,對垃圾處理違規行為處罰力度較大。中國針對建筑垃圾的管理立法始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不夠完善,同時懲罰力度小,監管也不夠嚴格,僅以環保資金投入來解決建筑垃圾問題,導致政府資金投入大,但管理水平與經濟投入不匹配。
二是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國家對建筑垃圾分類細致,從來源、材料類型、是否含有有害物質、回收經濟性等多個方而進行詳細歸類,并針對不同分類進行不同的處置,因而建筑垃圾的回收率高,資源得以有效重復利用。中國建筑企業對建筑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視程度不足,不僅不利于資源的再生,限制建筑行業發展,而且容易污染環境,也給城市環境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局限性。
三是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國家積極研發和推廣垃圾處理的先進技術,且垃圾受納加工廠形成規模,形成了完善的建筑資源再循環產業鏈,處理成本降低。中國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較為落后,雖然中國每個城市都設有建筑垃圾受納廠,但普遍缺乏管理。建設單位合作意識較差,不愿參與建筑垃圾循環,政府投入集中于污染后處理,而非投資于循環系統,使得建筑垃圾加工廠運營成本過高。全國的建筑垃圾加工廠共有十家左右,且均處于經濟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