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能夠使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施工工藝應結合路基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等級的建筑垃圾,并采用不同的施工機械。初步提出如下施工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優化。
對于路床底面以下0~2m深度的路基,建筑垃圾應進行篩分破碎的加工工藝,最大粒徑不大于100mm。應分層填筑,填筑壓實厚度應小于200mm,采用不小于20t的振動壓路機,要求每一層壓實后表面應密實。對于路床底面2m以下深度的路基,建筑垃圾應進行篩分但不進行加工破碎。應分層填筑,最大粒徑不超過250mm,填筑壓實厚度應小于250mm,采用不小于22t的振動壓路機,要求每一層壓實后表面應密實。

施工準備
(1)根據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受雨季的影響程度,選擇最佳的施工季節;(2)建筑垃圾內成分復雜,在填筑前應對建筑垃圾填料做適當的處理。揀除其中的塑料袋、木塊和鋼筋等雜物,對粒徑大于100mm的超粒徑顆粒也應揀除或人工破碎;(3)對建筑垃圾填料中小于4.75mm粒料進行易溶鹽、顆粒分析、擊實、CBR等試驗,若其CBR和塑性指數不滿足工程要求,應對其進行固化改善處理;(4)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前,地基處理應符合要求;(5)施工前,清除填筑原地面表層植被,挖除樹根及雜草,并將挖除的表層土集中堆放;(6)清表后,基底表面恢復中線,按設計樁位恢復中線及邊線。進行水平測量,在兩側指示樁上綁紅布條標示出每層邊緣的設計高程;(7)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應采取必要的引排、攔截等措施,防止水對地基的不良影響;(8)填筑前應備足填筑建筑垃圾填料,而且將填料進行拌和,拌和過程添加水泥等材料,拌和均勻后,將混合料運至現場。

試驗路填筑
制定合理的施工機械設備組合、施工工藝和質量檢測方案,以保證施工質量。現場試驗需確定的施工參數主要有:(1)碾壓機械的選擇;(2)攤鋪方法的選擇;(3)填筑含水率的控制;(4)碾壓參數的確定(包括機械工作參數,碾壓遍數等);(5)質量檢測方法和質量控制標準的確定。

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為防止路基出現整體下沉或局部下沉現象,應對工程地質不良地段進行現場勘探,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原地面清表工作應按規范要求基本清除地表種植土、樹根等;(2)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工場地進行質量管理,應測定料場建筑垃圾骨料的強度、級配、視比重、吸水率,料場每5萬m3至少應進行一次試驗。超大粒徑的建筑垃圾填料應在料源處破碎;(3)碾壓過程中以及碾壓完成后,應進行目視管理,檢查路基表面粗骨料有無超粒徑顆粒,每2000m2檢測6處。整個工作面內不得有超粒徑再生骨料,否則應就地破碎或挖除更換;(4)壓實后表面應平整,不得出現建筑垃圾粗骨料集中現象,否則應將粗骨料分散;(5)應根據壓實設備的自重和激振力確定振動碾壓的最少遍數,不得有漏壓現象;(6)每壓實一層應進行一次沉降量,以評價壓實情況,每20m測一個斷面,每個斷面測4處。按照檢測頻率要求布置網格測點,以測點為中心,在正交的兩軸以25cm的距離各選擇1個輔助測點,以5個點的標高平均值作為該處的標高。以松鋪標高與原標高之差為松鋪厚度,以壓實后標高與松鋪標高之差為壓實沉降差,沉降率為沉降量與松鋪厚度的百分比;(7)現場應同時檢驗壓實遍數,以最嚴格的控制標準,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措施。可采取超重型振動壓實、灑水補壓、增加振動壓路機的壓實功并增加凸塊式振動壓路機振動壓實等方法予以保證;(8)應注意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填筑填料時的厚度、粒徑,必須分層碾壓,層層檢測;(9)碾壓結束后路基表面應整修平整。通過外觀鑒定,上邊坡不得有松動骨料,路基邊線直順,曲線圓滑;(10)由于建筑垃圾混合料受水泥的物理化學特性、水泥的初凝、終凝時間的試驗以及自身拌和、施工、機械的配備等因素的影響,施工時必須合理的確定安排每道工序所占時間,使混合料的延遲時間控制在水泥初凝時間內;(11)防止路基出現邊坡坍塌,做好邊坡防護和路基排水設施,保證排水暢通;(12)路基施工前應修建臨時排水措施,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相結合,避開雨季作業。保證雨期作業的場地不被雨水淹沒并能及時排除地表水。多雨季節應加強施工管理,保證臨時排水設施通暢,并采取相應的坡面防護措施,嚴防雨水浸入坡體或沖刷坡面。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農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溝淤積和沖刷路基;(13)低洼地段和高填挖地段,工程地質不良地段以及沿河路段,應盡可能避開雨期施工;(14)雨期施工中,除施工車輛外,應嚴格控制其他車輛在施工場地通行;(15)邊坡防護采用緩邊坡植被防護。當填方路基邊坡高度小于6m時,邊坡坡率采用1:2.0;當填方邊坡高度大于6m時,邊坡坡率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