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又名“山城”、“霧都”,是更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重慶具有東聯西進、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在西部大開發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重慶地處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結合帶,更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更好匯集水、陸、空資源的特大城市。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持續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宜居重慶”建設的積極開展,重慶建筑垃圾產量逐年遞增,不僅嚴重污染了環境,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與當前倡導的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相悖。現如今,城市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嚴重阻礙重慶社會主義建設、影響環境衛生質量和危害市民身體健康的累贅。
重慶的施工建筑垃圾都是臨時堆放在建設工地,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除所建工程自身需要的填埋量之外,多余的垃圾渣土都被運到其他填埋地點;而居民區所由于裝修和改造房屋所產生的建筑垃圾,都被臨時和居民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由小區物業管理部門或者街道環衛隊負責集中運輸到臨近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因為沒有專門的建筑垃圾堆放地點,臨時堆放點無專人管理,而且經常會出現清運不及時的問題,所以蚊蠅滋生現象屢見不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慶市合法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也多采用簡單、粗放的填埋方式,資源回收系統設備普遍不完善,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和環境污染隱患。
種種跡象都表明,如何科學、合理地管理城市建筑垃圾已經成為重慶亟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然而,目前重慶的建筑垃圾管理條款僅涉及到了建筑垃圾的運輸管理和消納處置,在建筑垃圾的源頭減量化控制和中間過程的資源化利用方面卻缺乏更加具體和詳實的指導措施。
近年來,重慶市政建設和房產開發項目明顯增多,許多建筑垃圾在堆放、清理和傾倒等環節中存在嚴重不規范而導致的臟、亂、差等問題。建筑垃圾的利用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要能真正達到有效利用的程度,還會牽涉到社會、經濟、環境等諸多問題,是個不折不扣的系統工程。具體地講,現階段重慶市在建筑垃圾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建筑垃圾數量大,且增長速度較快
重慶市每年 1000 多萬平方米的危舊房拆除改造工程也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據專家粗略測算,每拆除 1 平方米混凝土建筑,就會產生約 1 噸的建筑垃圾。
(2)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偏低
重慶市區建筑固體廢棄物的回收方式主要是在建筑工地、道路和低洼地的回填;回收利用對象也主要集中在鋼筋、鋁合金等舊金屬,而對含量最大的廢棄混凝土塊則很少進行回收處理。

(3)相關性政策法規不完善,且力度不夠
雖然這些年有關部門和重慶地方政府在該領域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法規規章,以期填補我國在建筑垃圾的法律空白,但是普遍都存在內容不完善、懲罰力度不夠的問題,從而給具體的管理工作造成相當大的困難。
(4)建筑垃圾再利用缺乏成熟的技術研究作為質量保障
絕大多數建筑垃圾廢料只有經過加工利用處理才能產生新的價值。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的基礎,沒有較成熟的技術保證,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就無從談起。
總體而言,重慶市在建筑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領域,尚處于水平低下、技術簡單和管理無序的初級狀態,亟需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政策的出現為其發展注入更多積極有效的新鮮血液。